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在转变中扎实前进
__北京一中法院适应新形势采取新举措加强审判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王文波  发布时间:2007-10-10 08:53:57 打印 字号: | |
  “不进行司法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手段等方面的转变,审判能力就提高不了,审判质量就难以让人信服。”北京一中法院领导和全院同志的这种共识促成了近年来北京一中法院各项工作的大步前进,也让人们看到了在案件数量不断增多,审判压力逐年加大的情况下,一中法院审判质量和社会评价的提升。据统计,2002年以来,北京一中法院每年收结案数都以两位百分比的速度增加,2006年达到2100余件,创下一中法院建院以来最高。2007年1至9月,收案数量虽然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但审判工作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群体性纠纷、新类型案件等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北京一中法院的法官们经受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日前北京一中法院召开的审判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公布了一组数字令人鼓舞的数字:今年1至9月,一中法院共审结12500余件各类案件,改判发回率不到0.4%,调解结案比例达到民事案件结案总数的26.5%,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抽查的1851件案件中无任何差错与瑕疵的案件数占97.7%,连续三年,高质量案件数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至今,一中法院已经有近百名法官和书记员获得了该院设立的审判质量奖,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法官队伍成为一中法院在司法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断进步的有力支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彻底转变司法理念,北京一中法院紧紧抓住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有利时机,从克服和纠正重规范轻救济、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倾向和习惯性作法入手,引导法官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权力与私权利、审判权与诉权的关系;不断强化民本意识,弱化职权意识,努力实现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由权力行使者向司法服务者的转变。强化和谐司法理念,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努力实现胜败皆明,案结事了。

  2002年以来的五年间,北京一中法院受理的案件数增长了近一倍,但编制人数仅增加了不足12%,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提高审判管理工作的效率,北京一中法院努力改进审判工作管理机制。几年来,他们从注重对审判结果的考评转变为加大对审判过程的监督;从注重对案件实体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强化对司法行为规范;从对审判工作外在指标的量化管理转变为对其内在规律的把握和探究;从单一的、阶段性的督查转变为全面的动态的系统化的管理。

  2004年,北京一中法院成立了专门的案件检查部门,把检查案件的重点放在发现、检查、纠正审判人员的不当司法行为上,改变了过去案件检查注重审查案件实体裁判的对错的做法。三年来共抽查各类案件近7000件,70多位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审判长和优秀法官轮流进行案件检查,对司法行为规范性的追求成为一中法院提高审判质量的治本之策。为了建设一支经得起考验的法官队伍,北京一中法院努力探索创新干部队伍管理机制,从职务管理向职责管理转变。今年,北京一中法院制定了《关于落实法官审判责任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承办法官、书记员、审判长、院庭长在案件审理中的审判、监督、管理责任,做到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为了提高考评的机制、方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北京一中法院逐步淡化考评内容的行政化色彩,强化审判管理的权重;减少考评标准的概念化、模糊性,增强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他们下决心砍掉了一些不必要的、表面化的考评指标,设立了绩效考评等多项反映审判活动客观规律和审判工作整体质量的深层要素的指标。在教育培训理念和培训方式上,一中法院注重从知识补充向能力培养转变。近年来,他们把教育培训工作定位于提高司法能力上,定位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上。教育培训的过程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过程,为年轻的优秀干部增长才干、提升水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智力支持。从2005年开始,北京一中法院与人民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等高等院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保证每名法官每年都有机会走进高等院校接受法律实务再教育。马怀德、陈瑞华等一大批知名学者走进一中法院为法官讲授最新的法学研究成果,传授新的法学理念。到今年9月份,北京一中法院法官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已占法官人数的61%,本科学以上学历占96%。一支学者型专家型的法官队伍初步形成。“转变”使北京一中法院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在创新中扎实前进,连续四年获得北京市法院系统先进法院,2005年荣立集体二等功。
责任编辑:王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