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体验司法公开透明 感受司法文明进步
北京一中院4.15法院开放日活动侧记
作者:杨清惠 摄影:常鸣   发布时间:2011-04-15 15:05:05 打印 字号: | |
  “法官胸前佩戴的是法徽,是一个天平的形状,它代表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的法官正在为石景山区树仁学校的三十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法律讲解。今天是北京市一中院的法院开放日,在旁听完一起校园伤害案件的公开宣判后,法官为来院参加法院开放活动的师生、人大代表等又上了一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课。

  为了起到教育督促作用,未审庭法官选了一起典型案例审理,涉案的两名未成年人张某与武某系北京市某实验学校同班同学,双方因琐事发生口角,后在争执过程中张某受伤。后张某起诉到法院,请求判令武某的监护人赔偿各项损失共计7万余元。武某认为学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者、教育者,应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有主要责任。校方则认为过错责任完全在武某,校方已尽到安全管理责任,没有任何过错。学生们在整个庭审过程中都非常认真,庭审过后,以此次校园伤害案件宣判为契机,法官与孩子们就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避免合法权益遭侵害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结合案例,提醒孩子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校园伤害的发生,鼓励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就在这个法庭的隔壁,武警官兵正在旁听一起刑事案件审理。受邀的武警官兵以年轻士兵为主,他们多数是直接入伍当兵,年轻气盛、社会经验不足。针对官兵的特点,一中院特意选取了一起刑事案件,被告人是来京务工人员,因为经济窘困实施了抢劫行为。在认真旁听了案件审理全过程后,官兵们纷纷表示,旁听案件很受启迪教育,对法律和法院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带队的领导说“部队生活艰苦单一,年轻士兵发生矛盾纠纷在所难免,旁听的刑事案件为他们敲响了警钟,有助于士兵提升自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他们的军旅之路和未来生活都十分有益。”

  4月15日的开放日,一中院可谓是全院总动员,除已预先安排庭审的法庭外,法庭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每个法庭门口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和问题解答,公众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还可以参观一中院荣誉展览室、当事人休息大厅、立案接待大厅、电子档案查询室、法官阅览室,公众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查询一中院概况和法官信息,可以通过点阅系统切身感受电子查询带来的方便和快捷……。据记者了解,参加此次开放日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院特邀监督员、政府部门代表、普通群众共计120余人。

  为了让群众多角度、全方面了解法院工作,扩大受众群体范围,真正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改革带来的便民、利民、亲民举措,一中院的各个庭室发挥各自特色,积极展示司法文明进步成果。除了上述的旁听案件审理、进行普法讲座外,一中院民二庭进行了远程视频庭审案件展示,住在远郊区县的当事人不用远途奔波亲临一中院即可参与案件审理;立案庭在接待窗口安排了专门解说员,为群众介绍法院立案标准,立案所需材料,提醒公众在日常纠纷中注意证据留存;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在原有导诉、提供便民卡等措施外,专门制作了诉讼流程展示图,让公众全面了解立案、审判、执行、申诉流程,对于各个阶段的权利义务、诉讼注意事项一目了然。此外,一中院借此机会通过与群众代表座谈,发放民意调查表的形式,听取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民意、掌握民情,以此改进审判工作,提高审判质量。

  “法院开放日是一中院深化司法公开,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渠道和窗口。开放日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院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享受到司法为民带来的实惠。”一中院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陈锐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杨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