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科技融入审判管理 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北京一中院科技强院工作纪实
作者:陈实  发布时间:2011-08-01 11:08:05 打印 字号: | |
  现在走进北京一中院法官的办公室,见不到一台打印机。打印机都去哪儿了?书记员小张带着满腹疑问的记者来到楼道的转角处,指着摆在这里有一台大家伙。小张说这就是一层楼大家共有的网络打印机。所谓网络打印机,就是用户在任意一台终端电脑上点击文档打印按钮,然后,到任意一台网络打印机上刷卡并输入密码,则就可以直接打印出自己所需要的文档。而文档的题目及打印纸张的情况则被记录在网络打印服务器中,也便于今后对于各部门的办公费用实行精细化管理。

  “有了网络打印机,我的办公桌利落了,也不用再操心卡纸、缺墨和没纸的问题,既方便又快捷!”小张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在北京一中院管理者的眼里,引进网络打印系统解决的不仅仅是便捷的问题。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随着信息化与审判业务的融合,分散式打印模式已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诸如纸墨用量无法控制,难以进行科学预算和成本控制;设备功能与业务需求不匹配,闲置浪费与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并存;硒鼓、碳盒的非专业处理造成固体废物排放,小型打印机增加了排放碳粉微粒和臭氧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办公设备多而杂,采购设备、保养维修、耗材纸张、资产管理占用相关人员很多精力;设备功能不足或使用不便,故障率高等情况影响使用满意度等等。

  为此,北京一中院从2010年,用14台机器完成对网络打印机系统的初步搭建,2011年,又购进14台网络打印机对系统进行补充与完善,在全院实现了网络打印系统的全覆盖。

  高科技的运用不但提高了法院的工作效率,更提升了法院的管理水平。现在在北京一中院新建的档案密集架库房里,档案管理人员不用像以前那样对照登记记录逐本检查架上的卷宗是否存放到位。他们只用拿着手中小小的无线射频器对准密集架进行一下扫描,电脑上就能显示出库房里每一个架位、每一本卷宗是否摆放到位,有无缺损、乱架的情况,这大大减少了档案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实现这一快捷工作方式的核心秘密就在于每本卷宗上贴着的那个带着芯片的小小的电子标签。

  利用电子标签搭建档案管理平台,不但集成了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催归档、归档登记、扫描交接、对外接待当事人及公检法等单位阅卷、本院审判工作借卷等,同时将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精确到每一个架位、每一本卷宗,彻底摆脱实体卷宗乱架的困扰,使每一本卷宗的流向及利用情况实现实时监控,从长远来看,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的统计数据也更加完整准确、快捷,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详实依据。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市法院系统内,实现用电子标签高效管理实物档案系统,一中院还是“独一份儿”。

  从2011年6月起,北京一中院与优讯网合作开发的舆情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实时监控收集有关一中院的各种信息,内容涵盖了纸媒、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使领导在第一时间能及时掌握舆情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

  从网络打印到电子标签再到网络监控,在北京一中院,“科技强院”不是一个生硬的符号,而是信息化手段与审判业务的不断融合。一项项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不但有效地服务了审判,更处处体现着司法为民的宗旨。

  “凭工作人员发放的口令密码,十秒就能打开所需要查询的全部卷宗,如果需要复制某页材料,直接点打印就可以了,快捷又方便。”十秒,这就是一中院电子档案查询的速度。作为一中院司法为民的一项重点工作,早在2009年5月,一中院已经开始对案卷档案工作进行电子化管理,目前全院库存30万卷卷宗,近90万册案卷均以全部实现电子化,当事人只要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并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提前进行预约,都可以及时查阅到需要的案卷。一年多以来,他们已为向当事人、公检法单位及本院法官等提供查询服务近万次。

  为全方位实现司法为民,一中院为当事人开通了公共查询系统,提供了触摸屏、电话、短信、大屏幕、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不管当事人及社会公众是否身在法院,都可以享受到法院全方位的业务咨询及相关案件信息查询服务。

  远程视频法庭系统的运用使远在门头沟、延庆山区的当事人通过网络和电视屏幕就可以开庭,再也不必为到一中院开一次庭舟马劳顿了。当事人减少了诉累,法院也提高了审判工作效率,降低了司法成本。

  “科技强院”是指运用科学化的理念、现代化的技术、信息化的方法,大力加强物质装备建设,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加强司法管理,不断强化管理效能,努力提高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水平。向高科技要司法能力,向高科技要司法效率,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法院破解工作难题、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对于人民法院而言,高科技的广泛只是手段,将科技融入审判管理,通过技术提升服务质量,才是“科技强院”的题中应有之义。

  “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服务群众、服务审判、服务法官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判质量的功效,实现信息化建设与法院业务的深度融合。这就是北京一中院信息化工作未来的努力方向。”北京一中院副院长陈锐这样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