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国际档案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了“让公众走进诉讼档案”主题活动。此项活动是北京市档案局在国际档案日组织的“让公众走进档案”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普及诉讼档案相关知识,帮助公众了解诉讼档案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诉讼档案维护自身权益。
活动当天,一中院档案室工作人员在法院门外悬挂主题横幅,摆放宣传展板,播放档案工作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宣传材料既包括档案馆地图册、档案馆介绍、档案征集公告等档案知识普及材料,又包括诉讼档案工作介绍、诉讼档案利用方法彩页及诉讼指南等相关材料,在宣传普及档案常识的同时又重点突出了诉讼档案知识。
活动中,一中院档案科工作人员耐心向群众讲解诉讼档案的概念,诉讼档案的形成及保存,诉讼档案对维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作用,诉讼档案的查阅利用及阅卷流程等相关知识,同时开放阅卷室,指导符合阅卷条件的诉讼参与人查阅涉诉档案。此外,一中院将档案日主题活动与法院开放日活动相结合,组织档案专业在校大学生走进人民法院,走进诉讼档案,参观诉讼档案库房、档案数字化扫描室、诉讼档案阅卷室,使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诉讼档案,通过对诉讼档案的直观认识,了解诉讼档案从收集、整理、数字化、到入库保存,再到提供利用的全过程,一中院官方微博对活动全程进行了直播。此次活动通过法院档案工作人员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增进了社会各界对诉讼档案的了解,同时树立了人民法院档案工作“亲民、爱民、便民、利民”的良好形象。
北京一中院档案室于1995年5月10日建院之初既成立,经过20年的发展,一中院档案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院之初一中院档案室只有工作人员两名,库房面积90平米,均为传统铁柜。随着档案工作力度不大加大,现有库房面积已增加到940平方米,且全部为数控密集架。一中院现有库存诉讼档案38万余卷,排架长度8614米,相当于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的馆藏量。目前一中院档案室共有工作人员4名,包括两名法律专业人员、两名档案专业人员。一中院一直把档案工作作为审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诉讼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近年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结合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成果,通过整合软硬件资源,以科技创新理念和机制加大诉讼档案开放利用力度。为更好的服务审判工作、服务当事人,一中院自主研发了“智慧档案室”系统,该系统硬件部分依托RFID射频标签技术,对诉讼档案的全流程进行监控,实现了无人值守的远程库房盘点以及档案卷宗定位,切实保障档案实体安全。软件部分通过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有机整合了诉讼档案收集、管理、提供利用等各个环节,实现诉讼档案精细化管理。此外,一中院建成了拥有18台计算机的电子诉讼档案阅览室。在加强硬件投入的同时,一中院围绕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注重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坚持公开查阅渠道、公开查阅方式、公开查阅范围,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切实加强服务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