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京法巡回讲堂|“结业式”上的法治课
作者:仇芳芳  发布时间:2019-07-11 09:24:38 打印 字号: | |
  暑假到来之前

  7月10日下午,北京一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干警仇芳芳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结业式”上的一堂法治课,跟大家聊了聊学生网络安全那些事。

  网络上的你是谁

  你在网络上安全吗

  安全上网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起去看看吧~

  01网络上的你是谁?

  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

  就是因为这句著名的网络谚语,许多人一直都觉得网络世界是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的虚拟社区,在网络世界中,没有拘束、没有限制,甚至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因为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么?

  《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已经达到1.7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3.7%,明显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57.7%)。我国未成年人首次接触网络的年龄也越来越提前。

  在互联网时代下,未成年人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也更容易接触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容易使未成年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非主流价值观。由于未成年人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思维方式,他们无法理性地判断一些事情的对错,所以往往在冲动的情绪下实施犯罪行为。

  未成年学生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应该传递正能量,明善恶,辨真假;如今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发布者,青少年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轻信,不传谣,并勇于辟谣;在原创信息、分享传播转发信息的时候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判断能力,形成理性平和的价值取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上发声不能任性随意,网民要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02 你在网络上安全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网络越来越普及,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在经常性地使用着网络,虚拟网络环境中保护未成年人信息就愈加重要起来。

  1、未成年人暴露个人信息容易被网络“背后的黑手”侵害

  许多未成年人上传记录自身日常生活的图片与视频,分享身份信息、位置信息、个人习惯等内容,泄露了大量关于个人外表、年龄、性别、地址、活动区域等信息,从而也将自身暴露在多重危险之中。青少年由于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对于风险的识别与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较之成年人更薄弱,因此更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

  2、未成年人发表不当言论将对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有些为了追求一时的热度而发布各种不当言论的“小愤青”,或者其他挑战社会底线的未成年用户们,其个人信息已然大量泄露,这些都将影响到其未来的教育与就业等领域的个人发展。

  3、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也在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之内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网络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对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进行评估,记录信用等级,并建立上网个人的网络信用档案,推进网络信用信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关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03安全上网,我们应该怎么做?

  青少年上网应当做好“八大安全隐患防范”

  “八大安全隐患防范”

   1、谨慎交友,微信朋友圈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

   2、小心分享,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日常生活轨迹;

   3、警惕免费,慎用公共场所的免费网络;

   4、留心真假,不乱扫含有安全威胁的二维码;

   5、提防危害,仔细甄别软件是否含有恶意内容;

   6、适度娱乐,拒绝不良游戏;

   7、理性购物,认真审核支付方式和支付平台;

   8、仔细识别,不被山寨APP恶意“轰炸”。

  这堂生动有趣的“法治课”,对即将毕业的中学生们树立良好法治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一中院与首师大附中通过“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孔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