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共享经营模式下的侵权责任问题——专家意见早知道
作者:刘雅璠  发布时间:2019-09-20 10:12:20 打印 字号: | |

2019年9月16日下午,由北京一中院承接的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共享经营模式下的侵权责任问题研究》在会议中心召开课题中期论证会。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论证会。北京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课题主持人吴在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课题负责人马来客,民二庭庭长张军及其他课题组成员参加论证会。

  会议由马来客副院长主持。马院长首先致辞,对与会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强调了北京一中院对此次课题研究的重视,并对课题中期阶段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向与会专家进行了简要介绍。总体来看,课题按步骤按计划进行,已取得预期的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课题的深入研究和高质量的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

  调查研究报告围绕共享经营模式下的法律关系结构,共享经营平台的法律地位,共享经营侵权中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平台侵权责任形态、证明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着重对共享出行领域网约车、顺风车、自行车运营中发生的侵权责任问题,对共享住宿中住客的权利保护问题,对共享医疗中平台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划分问题,对共享物流中具体的运输车主及被侵权人的权利保护问题等几类典型共享经营模式中的侵权责任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探讨。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民二庭庭长张军表示,课题中标后,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在存亲自担任课题主持人,由党组成员、分管副院长马来客担任课题负责人,并调集全院调研骨干共同完成此项研究任务。

  主持人吴在存院长就课题动员、破题、研究框架体例、研究重点方面进行了多次具体研讨指导。经过前期外出到共享经营企业小桔公司(滴滴运营商)、微医集团(共享医疗企业)和部分法院实地调研,课题组经过深入研讨和梳理,已经完成11万字的调查研究报告、6万余字的《典型案例分析汇编》。下一步,课题组将继续完成共享经营侵权案件审判的规范性文件,推动课题成果的进一步转化。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在论证研讨环节,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综合处处长袁春湘指出:目前课题研究比较扎实,思路明确、方向正确,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该课题本身是一个高难度的题目,希望能够将国家最新的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归纳提炼出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案,为司法建议稿提供基础。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副处长陈龙业表示,中期的调研成果聚焦了很多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让人深受启发。可在报告体系上完善结构的分配,以提升课题的完整度,同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有必要加大研究比重。

  最高人民法院研修学者、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侯国跃提供了书面意见,他表示:课题组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案科学,研究重点突出,研究结论可靠。今后可以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范围对象和法律规范的对象,注重类型化之后的归纳提炼,并以此作为研究成果的落脚点。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邹治认为,目前课题研究兼具成果系统性和理论深度。希望后期研究着重以问题为导向,要侧重实证数据采集的司法性,立足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庆华提出,中期调研成果丰富,体现了北京一中院的领导有方和组织得当,代表了该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水平。今后可以围绕个人信息保护、算法责任及平台责任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同时,报告可以在结构上做进一步的优化,呈现出虎头豹尾的效果。

  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高充彦指出,后续的课题研究可以从扩展研究视阈、丰富域外文献、从市场调研的角度增加调研的预测性,同时在技术上拓展更多应用问题,以丰富研究转化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申海恩认为,中期调研成果内容丰富,今后可以通过提炼各类共享经营业态的共性问题为课题研究的结论性和前瞻性做好铺垫,此外平台的归责原则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芸阳提出,目前的成果体现了实践性与前瞻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建议课题最后可以将包括归责原则、因果关系、证据问题等归纳出结论性观点,并作为最后一章,体现共享经营模式下侵权责任问题究竟如何落地。


课题主持人总结讲话


  吴在存院长对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调研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指出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中期论证会。与会专家提出的诸多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开拓了我们的研究思路,解决了调研中的实际困惑,为课题组下一步修改完善调研报告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吴院长强调,课题组要凝心聚力、潜心钻研,在后期研究中充分吸取专家的宝贵意见,提升课题研究的站位,突出实证研究,理清体例脉络,拓宽研究视野,以最高标准完成本次课题研究。

 
责任编辑:孔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