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由瓷器联想开来
作者:肖潇  发布时间:2019-12-26 12:07:04 打印 字号: | |

近日应友人推荐,读了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作为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兼工程师,吴军博士绕开了王侯征伐、朝代兴衰等传统的叙史主题,而是选择从科技、艺术、政治制度等剖面切入,讲述了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互联网时代等人类文明史上的几十个重要片段,勾勒了一幅多元文明交相辉映、互动融合、共同推动人类进步的宏大图景。尤为难得的是,吴军博士的笔触优美流畅、生动有趣,毫无晦涩或说教之弊,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愉悦感。

其中,吴军博士对瓷器的发明与发展史的介绍和评论令我颇为触动。第一册第六章“人造的奇迹:瓷器”描述了中国的瓷器由发明、改进、成熟,到热销欧洲各国,再到逐渐被日本模仿、超越,继而被欧洲“再发明”,并最终在世界高端瓷器市场上被全面取代的历史。在解释中国的瓷器由辉煌走向衰落的成因时,吴军博士分别从中国和欧洲两个角度提供了思路。一方面,中国的工匠虽然熟练掌握瓷器的制造工艺,但是其熟练的基础在于日积月累的经验,亦即一种个体的感性的认识,对于背后的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却不甚清楚。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种感性经验得以代代相传,然而徒弟能否更有进益则主要取决于天分与机遇,而且即使有改进,也往往因为缺乏详细的过程记载、或者出于不传之秘的考虑故意不予记载、或者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有意进行篡改而难以传世,因此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失败,导致瓷器的制造技术进步缓慢。另一方面,欧洲的工匠采用了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和比较实验,对瓷器的成分和烧制的原理形成了理性的认识,因而能够通过细微调整瓷土中元素的配比和烧制的过程,制造更加精致的瓷器。此外,在研制过程中,他们保留了全部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报告,每一点进步都成为了同时代的其他人和后来者进一步精进的基础,因此瓷器的制造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在与微博网友进行互动时,吴军博士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瓷器的烧制工艺是发明、失传、再发明、再失传,如此往复,清代人不知道宋代瓷器是如何烧制的,今天人也不知道年(指年希尧)窑是如何烧制的。”

中国的瓷器不是陷入“发明、失传、再发明、再失传”怪圈的个例。邓晓芒教授在《中西文化心理比较讲演录》中为了论证中国文化不是线性发展、而是不断回到原点,以指南针为例,指出指南针曾被多次发明出来、又多次失传。究其原因,书中认为主要在于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大多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具体、实用的问题,而未能上升到普遍、抽象、理论的层面,而且中国人历来不重视语言的语义确定性和逻辑规范性,不善于通过书面记录等形式将原理和方法在某种形式上固定下来、公之于众,形成后人再往前推进一步、广为应用的基础,因此,一旦人亡技绝,后人在遇到同样或类似问题时,便只能回到原点、从头开始。这样一来,有的发明创造可能在偶然机遇下被另一位天才重新发明一次,有的发明创造则已经永久失传。尽管文字表述略有不同,邓晓芒教授和吴军博士对做好书面记录和固定原理方法的强调仍是基本一致,可互为呼应。

虽然两位作者的论证相合,然而读者的心境却已大为不同。此前读指南针之例,更多的是对中国的诸多发明创造未能得以传承、造福世人而叹惋不已。如今读瓷器之例,却或许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有了切身的体悟,因此在惋惜之余,也对自己是否做到了做好书面记录和固定原理方法进行了认真的反省与思考。

前年入职,我接手了部门涉及的四个信息化系统的录入工作,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也有四组。工作初期,我对自己的记忆力过度信任、依赖,懒于将四组密码记录备案,因此每次登陆系统时,都需要重新对用户名和密码的排列组合进行尝试。偶然情况下,一两次便可成功,大多数情况是,数次失败后不得不求助于之前负责此项工作的前辈老师,或者找出安装指南翻查初始设置。必须承认,这种不注重书面记录的不良工作习惯带来了大量的重复劳动,耗时费力,效率低下。幸运的是,我在此时得到了一位前辈老师的指点。老师极其重视书面记录,不仅为包括系统用户名和密码在内的各类常用信息设计了专门的记录表格,而且对自己负责的各项工作均进行了台账化管理。当看到老师电脑里一张张完整、清晰的信息记录和工作清单,我深觉感佩。老师半自谦半玩笑称是因为年纪大了记不住事,我则能够想象到老师每次登录系统的从容自如,以及每次检视近期工作进展、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的了然有序。

去年下半年,我就办理纸质信访举报件的工作与部门新来的姑娘进行交接。办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从日常的收信、看信、初查、甄别、定性、呈报、转办、反馈、录入、归档,到重点信访举报件的核查和问题线索的处置,再到月度的各类数据报送、季度的统计分析和情况通报、以及年度的总结和考评,均须按照流程规范开展。坦率地说,我学习办件的过程并不轻松,几乎每走一步都高度依赖领导老师手把手式的口头讲解和亲身示范,对于个别工作,由于曾经负责的老师已经调走,我便需要向市高院或者其他中院的老师多方求教,有时还会因为遗漏或者错记了某些程序要求,而造成工作不细、拖延、重复、低效等问题。幸好领导老师都不厌其烦、认真细致,且对年轻人格外宽容。可以说,直到工作满一年,我才勉强对办件的全线流程有了完整的认识,对办件的各项规范要求有了初步的掌握。领导老师曾经就此多次提示,由于近年来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新人可能不知如何迅速有效开展工作,常常需要一步步重新学习、摸索、试错,因此希望我们重视工作规范的梳理,以确保新人能够尽快上手、工作能够有序衔接。受个人经历所感和领导老师启示,在新人姑娘第一次问我“收到来信应该怎么办理”之后,我便结合自己一年来办件的经验和教训,在领导老师们的指导修正下梳理出一份办件流程规范的草稿。尽管颇为粗疏,但就实际效果来看,应当产生了一定的益处。至少,新人姑娘的确比我更快上手,在程序性问题上能够较少重复我之前四方求援以及不断试错的过程,在文字材料上也能够保持基本格式和行文框架的稳定统一。

以做好书面记录和固定原理方法为管,可以窥见科学方法对大至一个行业、小至一项工作改进发展的具体影响,而科学技术的引入更是为这种改进发展安上了翅膀。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被首先运用于瓷器的大规模生产,不仅极大提高了瓷器制造的效率,而且保证了不同批次瓷器质量的稳定性,使得瓷器制造首次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同步提升,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商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今日,司法审判主动拥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智能语音识别、当事人信用画像、网上司法拍卖、在线法院等电子系统得到不断普及,更加优质、高效、体现公平正义的司法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当事人享有。对法律人而言,这既带来了司法领域全面提速改革的机遇,也带来了自己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危机。如何不被淘汰出局,或许便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吧。

 
责任编辑:孔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