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有力组织体系去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展示党组织形象的窗口,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是党密切联系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了解干部群众愿望和要求的主要渠道,是干部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党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落实党决策布署最前沿的阵地,基层党支部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在于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基层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政治功能,夯实的思想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要牢牢把握思想建党,不断强化制度治党,不断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因此,每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要在学习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任务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源头上找准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力方面存在弱项,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补齐短板,让党的基层组织由软变硬,由弱变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宣传、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加强政治建设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路线上的巩固”。古田会议决议关于党员条件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必须“政治观念没有错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长期处在和平发展的环境、受多元多变社会思想的影响等原因,党内一些不讲政治、淡化政治、去政治化的倾向还远未根本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的深沉忧思,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到空前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升了党的先进性和纯结性。
第二、必须强化对党员政治教育力度。对党员的教育不同于普通群众,政治立场事关根本,要把党的基层组织打造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在思想根基上筑牢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时时刻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使党组织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彰显和突出。因此,在政治理论教育上就必须坚决克服学习形式化、内容空洞化,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的怪圈,做表面文章、务虚不务实的问题。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决做到维护核心,拥护核心。要从思想上强化理论武装,以党课、悦读书、理论学习研讨会、专题培训和学习强国APP平台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培植创新适合年青干警的学习形式,在安排碎片化时间自学时,要督促学、要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效。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督导每名党员从台下走向前台以微党课的形式,讲自己的故事,谈理想、谈追求、谈事业、谈青春,讲好人生奋斗之路。
第三、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选准一个人,就能带好一班人,就能影响一批人,支部班子成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强弱,尤其是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力的强弱,这支党员队伍战斗力的强弱。因此,选准配强班子必须严格标准。要依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选拔进支部班子的成员,使之成为精干、高效务实的领导力量。同时,党建和业务要做到深度融合,要找准定位,要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运行机制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要以党章、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根本,牢牢把握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建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依靠自身力量自我修复的能力,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通过组织力的提升,织密基层党组织之网,打造以党小组为最基本的作战单元,使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活动更加经常、支部更有活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教育、凝聚和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第四,必须加强纪律教育与执纪问责相衔接,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从集中教育入手,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党员知敬畏、明得失、正言行,自觉自愿维护纪律的尊严和权威。同时,把抓作风养成与和日常监督工作结合起来,教育管理与谈心谈话结合起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少数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问题,把作风纪律建设与监督融入日常工作中,重点纠正“四风”和自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抓住不放,抓小节抓苗头,不留死角。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突出重点领域,盯住重点岗位,严格执纪,加大查处力度,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第五、必须强化组织作用,把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与关怀帮扶相统一,切实激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要尊重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规范党务公开的项目、内容、形式、时限,保证党员的知情权,充分尊重党员意愿,有效落实党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同时,要健全完善党员信访举报和申诉等制度,切实有效保障党员的监督权。要多渠道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多层级关心党员,做到平时有人访、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要广泛开展党内互帮互助,建立健全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帮扶制度,引导党员在互帮互助学习中,增进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组织关心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