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战“疫”行动|云端守正义,云开见月明
作者:蒋慧  发布时间:2020-03-27 19:33:25 打印 字号: | |

疫情期间,为着力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受影响,有效确保疫情防控与审执工作两不误,北京一中院充分整合信息化建设资源,发挥智慧法院效能,广泛开展远程立案、云端审判、在线诉服等工作。北京一中院党组率先垂范,以善意司法为导向,以高效精准审判为根本,以暖心细致工作为依托,在云端守护司法正义,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高效:快审快结启动“加速键”

“继续开庭,经过合议,合议庭已经形成处理结果,现在进行宣判……”3月25日上午,随着吴在存院长落下庄严的法槌声,依托“北京云法庭”系统,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实现了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始终是北京一中院司法改革的重点举措。北京一中院在疫情期间深化线上庭审工作,努力提升审判质效,快审快结启动解决纠纷“加速键”,保障当事人实体和程序权益不受疫情影响。

该案立案后,吴在存院长迅速组织阅卷工作,并与合议庭成员进行庭前合议,完整归纳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为高效开展庭审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庭审提纲。庭审当天,吴在存院长紧紧围绕焦点问题展开庭审,当庭固定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休庭后,吴在存院长当即组织合议庭成员进行评议。当事人经过短暂的在线等待后,吴在存院长当庭宣布判决结果,实现案件高效审理。 


暖心:远程听证筑牢“防护线”

“当地疫情情况严重吗?你们二老在家要做好防护工作。”

“我们这儿一切都好,谢谢法官的关心!”

3月11日上午,在结束了一起司法救助案件的“云听证”后,马来客副院长不忘关心两位救助申请人当地的疫情情况。

救助申请人刘某和杨某是北京一中院审理的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其大女儿在这起10年前刑事案件中丧生,两位老人现年74岁和68岁。

听证召开前,考虑到两位老人年岁已高、行动不便,马来客副院长所在的审判团队主动联系当事人,耐心远程指导其准备相关身份证、户口本、病历本、困难证明等材料,便于在线出示材料和在线审查。整个“云听证”在马来客副院长的主持下规范有序展开,通过细致审查核实,法庭深入了解到两位申请人目前的身体状况、收入水平、其他赡养人经济能力等与决定是否给予司法救助金有关的实际情况。

足不出户就能与法院远程连线,疫情期间还能感受到暖心司法,两位老人对北京一中院在疫情期间开展司法救助工作表达了感激之情。


细致:耐心释法卸下“心头结”

上诉人自愿撤回上诉,检察院在提讯后撤回抗诉。在近期审理的一起被告人上诉、检察院同时启动抗诉程序的刑事案件中,经过周军副院长的审理后,最终以上诉人撤诉、检察院撤抗的方式顺利审结。

该案中,上诉人被一审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处以刑罚。上诉人以量刑过重为由向北京一中院提起上诉。

受理案件后,周军副院长积极联系上诉人,在征得上诉人同意后,决定通过线上方式完成对上诉人的提讯工作。线上提讯过程中,周军副院长依法向上诉人告知其二审期间享有的诉讼权利,询问上诉理由及案件情况。鉴于上诉人对犯罪事实本身不持异议,周军副院长对于危险驾驶罪的社会危害、取保候审期间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等在屏幕端开展耐心细致的释法工作,对上诉人产生了深刻的触动。提讯结束后不久,上诉人即表示自愿撤回上诉。检察院在对上诉人进行提讯后,亦撤回了抗诉。


人本:当庭调解终成“双赢局” 

双方是多年的生意伙伴,因一起合同纠纷产生嫌隙,最终诉至法院。一审法院以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上诉人未履行协议内容为由,判决上诉人返还已收取的合同价款,上诉人不服,提出上诉。

单国钧副院长收到这起二审案件后,迅速组织认真审查卷宗材料,找准双方的分歧和争议点,他敏锐地分析认为,基于双方的身份关系,考虑疫情特殊时期,本案具备开展调解工作的基础。

3月11日上午,单国钧副院长依托“北京云法庭”系统在线对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通过耐心细致地向双方释法明理,以“双方损失均最小化”作为调解工作的着力点,减少双方对抗,最终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多年好友虽远隔屏幕,终握手言和。为便利疫情期间当事人接收裁判文书,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本案最终向双方当事人电子送达裁判文书,真正实现疫情防控和审执工作两不误。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