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当《民法典》遇上甲骨文
作者:冯海瑞、孔巧玲  发布时间:2020-07-17 11:09:54 打印 字号: | |

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当即将生效的《民法典》遇上3600多年前的甲骨文会怎么样?《民法典》对于日常生活又会带来哪些指导意义?小编这就带你瞧瞧!

Q1· 猜猜这是什么字?友情提示:中间有个小baby

 

从图画上看,一个胎儿被紧紧保护着,是不是很逼真?当我们还是尚未出生的胎儿时,《民法典》已经宣示了我们的权利。《民法典》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举个例子,小明在妈妈肚子里时,小明爸爸因车祸不幸去世,此时法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赋予尚未出生的小明继承父亲遗产的民事权利。


Q2· 猜猜这是什么字?友情提示:女和生的组合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小明妈妈对孩子寄予美好祝愿,有天自创姓氏想将小明改名为“北雁云依”,之后发现不符合办理户口登记条件。《民法典》告诉我们,取名要很慎重,可不能任性随意哦。


Q3· 猜猜这是什么字?友情提示:打一器官

 

甲骨文之“舌”,像口中伸出舌头的样子,舌边多出三点,代表着唾液。

搬弄是非、造谣生事,从古至今都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果躲在电脑屏幕背后的“网络喷子”“键盘侠”,利用信息网络恶意攻击谩骂小明同学,让小明痛苦难当,相关的言论发布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我们要共同抵制网络暴力、文明理性发声。

 

Q4· 猜猜这是什么字?友情提示:“旺财”

 

甲骨文以“犬”表示狗。腹部内收、尾巴上翘,俨然是一只活泼可爱的“旺财”。《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冯大妈饲养的宠物犬“旺财”自我管理意识较差,有天偷跑到小区外,好几天都不见踪影。一日小狗不小心咬伤了小明,冯大妈在得知此事后,感到万分抱歉并主动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养犬不忘社会责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

 

Q5· 猜猜这是什么字?友情提示:想和你一起吹吹风,坐车上的那种

 

《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旅客无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级乘坐或者持不符合减价条件的优惠客票乘坐的,应当补交票款,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

小明和女朋友小芳购买车票外出踏春,上车后发现座位被冯某霸占。经过乘务员的耐心教育,冯某认识到自身错误,让出座位并补交票款。要知道霸座看似是小事,却是一种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合同规则的行为哦。

 

Q6· 猜猜这是什么字?友情提示:一刀下去成两半

 

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小明和小芳因为家中琐事争吵,小芳愤怒地冲到民政局要和小明离婚。而冷静期制度的设立,对防止冲动离婚,维持家庭稳定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要知道相守不易,且行且珍惜。

 

Q7· 猜猜这是什么字?友情提示:左边为倒立的人,右边为悬崖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小明晚上在小区里遛弯消食,突然天降横祸,一个从上方掉落的苹果砸到了头上,致使头部受伤。在高空抛物或高空坠物中,常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无法确定谁是抛物人,从而导致追责困难。现《民法典》明确规定公安等机关应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Q8· 猜猜这是什么字?友情提示:左边庄稼,右边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第六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小明因家中急用钱,向借贷公司申请贷款,在借款合同中小明对高利息提出了质疑。而我国从立法层面禁止高利贷、砍头息,这对规范当前民间融资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