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4日上午,北京一中院召开“聚焦家庭建设 聚力家事审判”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一中院近年来维护婚姻家庭稳定,强化司法保护的经验做法,发布家事审判典型案例,同时与市妇联权益部及北京人民调解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诉源治理,实现司法良性互动。北京市司法局、北京人民调解协会及北京市妇联相关领导出席本次发布会,北京市人大代表郑红强、秦红岭、马兵、李大中及陈桂平,市政协委员许涛和杨立萍等人参加本次活动。
“北京一中院近五年来审结各类家事案件4031件,收案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离婚纠纷及继承纠纷占比最为突出。”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来客指出,面对持续上涨的案件量和日益复杂的纠纷类型,在第28个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北京一中院凝练近几年家事审判改革亮点举措,总结该院探索家事纠纷专业化、社会化、人性化解决方式的成功经验,并积极聚合多元力量,实现家事审判改革的有效推进。
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单国钧发布会上介绍,该院把握新时代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下家事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家庭本位的家事审判理念,注重家事纠纷软化处理,充分发挥妇联、调解协会等群团机构、社会组织作用,家事案件调撤率从27%上涨至35%,凸显司法柔性与人文关怀。此外,该院先后探索推广“云探望”“离婚证明书”等多项创新机制,依托家事案件多元化解中心全方位打造“家事云”模式,突出纠纷解决的亲历性、可视性、互通性,实现家事审判的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
据统计,一中院审结的离婚案件中,有四成以上当事人主张对方存在家庭暴力或婚外情、婚外同居等情形。其中,女方持此主张的比例占到60%以上。对此,一中院强化法官职权干预职能,破解当事人在家暴虐待等方面的举证困难,同时持续深入调研夫妻共同债务认定、农村外嫁女拆迁利益等与妇女权益密切相关问题,强化落实妇女权益司法保护。单国钧指出,一中院家事审判充分关注家庭成员的身份差异,将利益保护作为矫正未成年子女真实意愿表达的手段,坚持民法典确定的未成年人利益保护最大化原则;以“常回家看看”等司法裁判推动敬老爱老落到实处,注重老年人情感和人身财产利益的全面保护,在专业化、柔性化家庭建设中实现家庭成员的“平等化”。
结合本次发布会内容,一中院团河法庭庭长张琳对包括离婚诉讼先行判决、房屋已交付未登记情形下遗产一体化处理、判决子女常回家看看等在内的六件典型案例进行发布,以司法裁判彰显社会核心价值,弘扬家庭文明风尚。
发布会上,一中院团河法庭与市妇联权益部、北京人民调解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从互动联通,健全调解工作沟通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家事纠纷调解合力;延伸职能,探索诉调对接婚姻家庭案件处理机制;加强宣传,促进普法工作长效常态四个方面协同推进工作,逐步形成资源共享、多元解纷、普法教育、培训宣传等综合一体的合作模式,服务保障首都发展大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事审判方式改革既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发挥家事审判职能,妥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有效提高家事审判质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马强总结强调,“今后北京一中院将继续以家事审判改革为方向,以家事多元化解为依托,通过与妇联、司法、社会保障等社会力量的共聚,进一步搭建多元参与机制建设的良好平台,深化打造‘家立方’家庭司法保护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