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应高度重视思想建党、思想入党。今天我主要围绕“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一重要论述谈一下个人的理解。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实质,就是解决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作为首都法院的青年干警,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思想的追随和扎根才是最内在、最稳固的决定性因素。纵观我党历史,不难发现,相关论述在党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地被提及,归结起来,我认为“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深刻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
思想入党是青年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路径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这一论述,对于现阶段法院青年党员干警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员意识、锤炼党性修养,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思想入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开国元勋陈毅同志在青年时期在墨盒上镌刻了他的座右铭:“满招损,谦受益;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他还写下《手莫伸》《示儿女》等大量诗句,警醒自己一刻不忘思想入党、思想改造。历史上众多的优秀党员正是青年时期树立了坚持思想入党一辈子的坚定理念,所以保持了共产党人的纯洁底色和先进本色,留下了昭耀后人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事迹。
思想入党程度与党龄及职务无关
周恩来同志在《过好“五关”》中写道:“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正是深刻领悟到思想入党的长期性、实践性和艰巨性,他在青年时便制定了7条“修养要则”并始终坚持。作为新时代法院的青年干警,我们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也不会随着职务的上升而必然更加坚定。思想入党好比万里长征,一步接一步,一步跟不上就会掉队落伍,甚至惨遭淘汰。
思想入党要彻底解决好“入党为什么”问题
为人民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利益,是检验思想入党的试金石。不可否认,少数青年干警入党或许是为了一张“党票”,为了所谓的“政治前途”,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只知道自己的具体职位,不记得自己是共产党员的情况依旧存在。“入党为什么”的问题搞不清楚,通常结果便不是做了群众的“尾巴”,就是当了群众的“老爷”。部分青年党员干部犯错误无非有两种情形:一条是政治上跑偏;一条是生活上误入歧途。两条轨迹的源头,都是信仰迷失、理想丧失、精神缺失。这就更要求我们青年党员做到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在学懂弄通“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的深刻内涵后,结合司法工作实际,我认为新时代法院青年干警应当践行“思想入党一生一世”的永恒誓言:
保持党员思想纯洁、思想先进,需要常补理想信念之“钙”,把信仰的“种子”植入灵魂。工作上,我们青年干警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秉持为人民解忧的服务意识,不畏难、不怕苦、不厌烦。例如,可以以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发挥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青年雷锋岗、青年志愿团岗位上借助新媒体和信息化的先进手段,坚持“六访六问”,即访老问经、访民问愿、访贫问苦、访怨问忧、访贤问路、访能问计,真正了解民众实际司法需求,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案件进程和事项办理,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忧。
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青年干警应精通业务,不断学习。做好新时代法院工作,需要“精工”“勤学”。在工作中既要实现掌握的知识与法律法规更新同步,又要做到个人素质能力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真正做到将调查研究与深入基层结合起来,将为民服务与行动自觉结合起来。例如,在办理涉民生类案件,可以充分发挥我们青年干警勤学善思的特点,精益求精地把握案件中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一个细节,通过“一站式服务”“全流程办理”等机制创新方式,传递司法温度,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思想入党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更多地体现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体现在为民务实清廉的言行中。尤其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期间,我们青年干警更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杜绝并远离小圈子、小团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有为人、生活上的干净人。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新时代亟须新力量,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我们是在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法院青年干警,在改革的浪潮中激流勇进,更需要坚守入党初心,修炼格局,将个人的理想奋斗融入到司法工作中,融入国家法治事业中。我也坚信我国法治建设的伟大事业,将会在我们新一代青年干警的艰苦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文原载于《人民法院报》
2021年11月26日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