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1.2亿的纠纷,居然如此专业高效地解决了!”拿到北京一中院出具的司法确认裁定时,北京某建设公司代理人不禁感慨。此前受制于级别管辖等因素,当事人向中级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存在一些制度层面上的障碍。随着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司法确认程序适用范围于2020年正式扩展至中级人民法院。北京一中院立案庭近年来逐步构建起“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程序衔接工作机制,为当事人走出争议困境提供“一站式”非诉解纷新渠道。
案件缘起:合作共建综合楼 权属争议引纠纷
这起纠纷源于十年前北京某建设公司与北京某技贸中心之间的合作,双方合作共建某建筑项目,并签订书面合同约定技贸中心为该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建设公司将其部分产权让与技贸中心。此后,技贸中心虽然按约提供了资金支持,但建设公司并未如期为技贸中心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等手续。
若干年后,经过三方确认,技贸中心将该建筑项目院内所有权益转让给了北京某投资公司。自此,建设公司与投资公司通过会议谈判、民事诉讼等多种途径试图解决综合楼纠纷。2021年8月,投资公司再次因综合楼房产C座的房产争议向北京一中院提起民事诉讼。
非诉流程:诉前调解达协议 司法确认定效力
在审查材料、了解背景后,立案庭法官认为,该案如进入诉讼程序,很有可能因审理周期较长,巨额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给双方企业造成双输局面。鉴于双方因合作渊源颇深且债权债务存在“对冲”关系,该案具备开展调解的空间,可以尝试指导双方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程序衔接工作机制在诉前阶段解决纠缠多年的房产积怨。
探调解意愿:2021年8月某日,立案庭法官便向纠纷双方了解诉前调解意愿,并向其耐心说明诉前调解期限仅为30-60日,且费用只是诉费的四分之一。认识到诉前调解耗时短、成本低的优势后,双方最终自愿接受先行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纠纷。于是立案庭法官第一时间便与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进行线上对接。
促调解合意:在诉前调解过程中,立案庭法官与调解员积极联动沟通,耐心向其说明案件历史遗留问题、案件法律关系以及关联诉讼进展情况,并提供调解思路。在法院和调解组织共同努力下,经过多轮线上调解,仅历时49日,双方就全部房产争议达成调解协议,并于当日在线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
核司法确认:遵循核查调解真实性、合法性、自愿性的原则,立案庭法官从申请主体资格、申请案件范围、调解合意、法律依据、调解程序等方面进行缜密审查。北京一中院立案庭仅时隔3日便为双方出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民事裁定书。
履协议义务:签收司法确认裁定书后,双方积极履行义务,建设公司在15日内便将两笔总计2.3亿元的收购价款打至法院指定账户。立案庭法官迅速将案款及时发还投资公司,保证其债权兑现。至此,双方就诉争房产再无争议,持续多年的房产积怨得以有效化解。
这只是北京一中院近年来开展“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程序衔接工作机制的缩影。自中级人民法院可适用司法确认程序以来,北京一中院依托“一站式”非诉解纷渠道,充分发挥在线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程序功效,诉讼前端快速解纠,平时调解期限在29天左右,成功实现司法确认的案件标的额约16.741亿元,在法律最大限度内促成诉讼双方达成协议,真正融入基层诉源治理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