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门点击
民法典一周年|单国钧: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 勇担人民法院时代使命
作者:一中院  发布时间:2022-01-06 16:29:11 打印 字号: | |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2021年1月1日,在《民法典》施行一周年之际,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民法典通解通读》推出元旦特别节目,通过各领域各阶层法律从业人员的专业讲述,展现回顾《民法典》施行一周年的相关成果。

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单国钧作为主讲嘉宾参与现场录制。节目中,单国钧副院长以北京一中院审理的《民法典》首案为引子,讲述《民法典》施行一周年以来本院公正司法和为民司法的典型案例及工作机制,介绍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普法进校园等诉源治理工作成果,展现一中院勇担《民法典》实施使命,切实服务人民福祉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单国钧副院长的讲述,回顾《民法典》施行一周年以来法院勇担《民法典》实施使命的工作成果。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切实地实施民法典、推动民法典成为人民生活中鲜活的、深入人心的法典,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

2021年1月13日,民法典实施之初,北京一中院判出了适用民法典的首案。这是一起离婚案件。一对夫妻感情不和,一方起诉离婚,法院生效判决驳回了离婚请求。此后,双方关系没有改善,处于分居状态,一方在时隔一年半后再次起诉离婚,一审法院根据原来《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认为双方感情尚未破裂,又判决驳回离婚请求。原告不服,上诉到一中院,由张琳法官团队办理。二审审理过程中,民法典开始实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五款规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起诉离婚的,应当准予离婚”。这是原来的《婚姻法》里所没有的一条新规定。

民法典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保障婚姻自由、更合理地确定夫妻感情破裂的具体标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该条新规定可以适用于民法典实施前发生的案件。而这起案件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一方再次起诉时,双方分居已一年半,完全符合新规定的适用情形,张琳法官团队于是根据该新规定二审予以改判,准予离婚,及时保障了当事人的婚姻自由。除这起案件之外,一中院还审理了北京法院适用民法典的其他多起首案,都起到了及时宣传民法典、明确相关行为规则的作用。



      为什么要强调首案?

因为首案意味着民法典开始影响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因为首案考验着人民法院能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因为首案论证着民法典是不是公正之法典。

为了交上合格的答卷,从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颁布之时,一中院就开始组织学习和研究民法典。我们持续聘请知名学者、专家授课;我们常态化组织干警研讨,开设“法官教法官”讲堂;我们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合作,选派骨干法官和法官助理走进大学课堂授课,受到欢迎;我们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和专题调研,组织论文参加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取得了可喜成绩。


针对民法典及配套司法解释的特点,我们突出了对于民法典体系、民法典新制度新规定、民法典适用时间效力的研究和把握。为了精准适用民法典、践行司法公正,我们要求适用具体规范时要立足民法典的体系结构和精神要义,在法律解释上要突出规范的制度目的,同时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普遍认知和感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做违反人民群众常识、常情、常理的裁判。

这些都为民法典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近一年下来,我们积累了适用民法典的丰富案例,办理了许多大案、好案、典型案件,有两篇判决书获得全市法院裁判文书一等奖。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

       民法典的最高理念是民生幸福


人民法院实施民法典,最根本的是要司法为民,通过民法思维和工作创新来解决民事主体的实际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民法典真正成为为民之法典。

请大家看一面锦旗:“四个小时全解决,恩情难忘记我心”。这是当事人送给我院张静法官团队的锦旗。在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大家子人持续了六年的房产分割纠纷。任老先生生前结过两次婚。他去世之后,他的亲属们围绕着房产的继承发生纠纷,前前后后打了三轮官司。矛盾不断激化,亲情濒临瓦解,房产分割问题却越来越难实锤解决。第三轮案件上诉到一中院后,承办法官经深入研究案情后提出整体调解解决的思路,并提出这样的工作方法:以“情”入手,找准矛盾症结;以法为据,巧定利益平衡点;以心理学方法辅助,有效促进“共情”。最后,经过审判团队长期、细致的沟通、调查,再经过法庭上集中的四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最后达成对三轮诉讼的“一揽子”调解方案,对各方的经济利益与情感利益都给予了保障,实现了案结事了。

再请大家看一张离婚证明书。这里面确认的是一位当事人的离婚判决书生效时间也即他的离婚时间。有法院的生效判决为什么还要出证明书?其原因就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位当事人要办理户口迁移,但是因为离婚判决书中涉及多项个人隐私,他不愿意出示给办事人员。类似的问题在判决离婚当事人办理房产过户、银行贷款、出国签证等情形时,也都会遇到。一中院在辖区内推行为判决离婚的当事人出具离婚证明书的措施,证明书仅记载当事人离婚的信息,不涉及具体案件事实,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隐私。这项机制建立以来,一中院已出具离婚证明书一百余份。



      民法典的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

为了满足当事人低成本高效解决纠纷的需求,尽量避免纠纷、减少诉讼,一中院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建立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以通常诉讼费用四分之一的低成本快速解纷,至今诉前成功调解案件的标的额总额已达16.74亿元,平均调解期限29天。以近期一中院许广会法官团队和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的一件复杂经济纠纷为例,历时49天完成调解,案款2.3亿元迅速履行,实现了纠纷彻底化解。该案的调解成本仅为30.77万元,如果以诉讼方式解决,当事人依法交纳的诉讼费就要近123万元。

民法典的实施是复杂、系统的大工程,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人民法院扎扎实实去开展,不断把大事做细,把难事做易,比如,在法律适用中更加突出民法典规范的价值理念与职能定位,面对日新月异的民法实践更好维护法律适用统一,在程序配套上进一步完善诉讼机制和更好保障诉讼权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我们的持续用力,一定能够充分、全面地释放民法典“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将一如既往忠诚履职尽责,砥砺奋进前行,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勇担切实实施民法典、服务人民福祉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