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坚守审判一线
他将公平正义送到群众身边
他用法律的刚性守护百姓切身利益
他以司法的柔性传递暖心温度
他就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张琦
一个在“鸡毛蒜皮”中
守护法治大道理的人民法官
秉持为民之心
实质解决“家长里短”
2022年是张琦法官在北京一中院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作为一名民事法官,张琦主要负责审理老百姓之间的各类人身和财产纠纷,“有遛狗绳没抓牢而绊倒了路人,对方要求赔偿的;有办了健身房会员卡却发现健身房跑路,要求退卡费的;有高速公路倾泻的雨水淹死池塘鱼虾,承包户主张损害赔偿的……”回想起这十几年来办理的各类民事案件,张琦如数家珍。
这些案子看似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案子,但背后往往包含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甚至是生计问题,因而更考验着法官的审判担当和司法智慧。
“法官,我家西瓜地里的秧苗今年长得又慢又弱,这都是因为隔壁养鸭厂的鸭毛吹到我家西瓜地,影响了秧苗生长,我要求养鸭厂赔偿损失。”
“这大风把鸭毛吹到哪儿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啊,再说了,你怎么证明你家西瓜秧苗没长好是因为这个原因。”
张琦曾审理过一起财产损害纠纷案。按理说要证明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并非难事,法官可释明当事人申请鉴定,通过司法鉴定对因果关系进行认定,但张琦并没有简单这么做。
根据自己丰富的民事审判经验,张琦认为这个案子具备调解的余地。为了避免农户们后续投入大量的诉讼成本,更为了实质性解决邻里农户之间的矛盾纠纷,他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庭开展调解。张琦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既向被告明确了养鸭厂对乱飞的鸭毛负有妥善处理义务,同时又向原告善意提醒了启动司法鉴定的相关流程和成本。最后张琦还从邻里关系入手,希望双方都能和气处理此事。经过张琦的反复沟通、不断努力下,农户们的纠纷最终以调解方式圆满化解。
“案子无大小,当事人的需求都要关照到。”这是张琦十多年审判工作一以贯之的理念。无论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案,还是“陈年旧事、错综复杂”的大案,他始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当事人,通过专业细致的阅卷工作,找准当事人矛盾症结点,不断寻求实质性解决老百姓争议的最优解,真正做到让当事人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体会到司法温度。
坚守审判质量
精准破解“疑难杂症”
“审判质量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是评判法院工作的基本标准,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内容。”张琦常常这样说。
基于这样的认识,张琦在实际办案中,始终牢牢把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总原则,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将追求极致的理念贯穿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张琦对接手的每一个案子,都会在庭前认真审阅卷宗材料,提前研究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做足、做好“预习”工作。在庭审中,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每个环节都做到缜密规范,避免出现纰漏。庭后在撰写裁判文书时,确保格式规范、用语准确、逻辑严密、论理充分,力争把每一个案件都办得公平公正,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在张琦曾经审理的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仅鉴定报告就有一米高。除了逐页审阅,为了进一步明确案件相关事实问题,张琦更是多次驱车前往鉴定机构,逐一核对鉴定意见中的技术性问题,最终形成了一篇五万余字、近百页的判决书,通过扎实过硬的判决解决了双方当事人历时8年的经济纠纷。
许多邻里纠纷和拆迁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情绪都较为激动,案件基础事实多涉及土地的四至和房屋现场状况。对于此类案件,为了明确案件基础事实,为法律适用工作打下基础,张琦经常选择赴当地现场开展调查勘验工作。
有一次,为了查清涉案土地的四至和地上物残留情况,张琦冒着烈日酷暑,忍着蚊虫叮咬,在涉案土地现场开展勘验。他围着地界细致查看,并就重点问题向当事人现场询问,整整走了四五公里,汗水彻底浸透了制服。
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被当事人看在眼里,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感动着当事人。虽然这位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最终被依法驳回,但他在接到判决后,主动电话联系张琦:“张法官,我不上诉了,我自己告错,您的判决我服!”
主动延伸思考
积极助推“基层治理”
张琦所在的清河法庭位于清河农场,作为北京的飞地,清河农场在天津市宁河区境内。清河法庭也因此远离北京,扎根清河地区,一部分职责就在于审理当地的民事案件。
在一起案件中,大货车行驶时车厢自行升起,将道路中的通信电缆线剐断。对于这起交通事故,当地交通队进行了事故责任认定。在诉讼过程中,由于事故发生已隔一段时间,相关证据已经灭失。对于损失如何认定,清河电力电讯所向法院提出申请向交通队调取事故原始证据。
随着后续原始证据的调取,损失进行了相应认定,这起案件也得到了公正的判决。然而张琦却没有止步于此。
通过对此前审理的大量道路交通案件的细致梳理,他认为当事人提出向交通队调取事故原始证据的申请并非个案,不少当事人都有这样的诉讼需求。那么,在调取证据的工作衔接方面是否有优化提速的空间,保障案件的快速审理呢?
张琦所在的清河法庭带着这样的初衷,先后多次与北京市公安局清河分局开展座谈沟通,最终清河法庭与当地的交通队针对调取交通事故原始证据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质保障了道路交通案件的快速审理。
不止于此,张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还积极总结了当地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和时间,及时与当地交通队进行反馈,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后来我发现,有几个路段专门设置了检查口。我晚上回清河法庭时,还总能收到当地交通队发送的安全行车倡议书呢!”张琦兴奋地谈道,眼神中闪烁着自豪和满足。
不能就案论案,张琦时常这样告诫自己。他始终认为,对于老百姓身边的这些案子,法官的审判工作不是判断题那么简单,更是需要兼顾各方利益的多选题,或者是需要法官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的填空题。而这就需要法官有审判担当,主动将司法审判融入基层治理的大格局中,从社会治理层面不断追问审判工作,反思案件症结,探索治理提升空间。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进入法院工作十四年,张琦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早已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当事人的一个“服”字,邻里之间再次紧握的双手,社会治理细之又细的变化……这些都能让所有办案的劳累烟消云散。“运用司法智慧办好每一个案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这是我的初心,更是我不懈的追求。”张琦坚定地说道。
张琦个人事迹
张琦,中共党员,清河法庭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北京市先进法官、民事审判业务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5次,获评北京一中院“身边榜样”荣誉称号。他心系百姓、贴近群众,把对群众的尊重和关爱体现在审判工作的方方面面,多次进行就地审理,努力减轻当事人诉累。他勤勉敬业,经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撰写的司法案例3次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的研究,参与编著《道路交通案件裁判规则与法律适用》,数次在《中国审判》上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