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中院刑二庭党支部联合门头沟法院刑庭、斋堂法庭党支部共同前往门头沟区雁翅镇雁翅村为当地村民开展反诈普法宣传活动。
法官助理魏晓田、胡柳青青分别以防范电信诈骗和养老诈骗为主题,介绍两类诈骗的常见手段与防范要点,通过典型案例帮助村民识别身边的诈骗陷阱,并提出防骗建议。法官助理张雪洋为村民播放了国家反诈平台两类诈骗案件宣传视频。
活动中,党支部成员共同向村民发放防范电信诈骗与养老诈骗宣传手册。雁翅村近五十名村民参加本次活动。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
01.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以银行卡消费、扣年费、密码泄露等为名,或以法院有传票、邮包内有毒品、涉嫌犯罪、洗黑钱等进行恐吓,要求对方验资证明清白,并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指定的账户。
02.冒充客服退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联系被害人,谎称是某购物网站、网络店铺或快递物流的客服,在详细报出受害人的个人订单信息后,以能给被害人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要求受害者点击钓鱼链接、微信公众号或扫描二维码等手段,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
03.不法中介诈骗
不法分子以“代理维权”名义招揽生意,声称可帮助消费者“修复征信”“解决债务”“全额免息”“全额退保”等,怂恿和诱骗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后,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信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并将消费者个人信息恶意使用、违法泄露或买卖。不少诈骗分子在骗取消费者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后,还会进行盗刷或转账,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04.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诈骗分子大部分都是打着网络恋情的名义,与事主进行联系,等事主掉入感情陷阱时,就会诱导事主进行投资理财。始于网恋、终于诈骗。俗称“杀猪盘诈骗”。
第一步:“寻猪”
骗子伪装为成功人士,通过婚恋网站、网络社交工具物色诈骗对象,交友聊天,确定婚恋关系,取得信任。
第二步:“诱猪”
骗子推荐理财、博彩网站、赌博APP 谎称有内幕消息,诱导投资。
第三步:“养猪”
最初可能会有小额回报,产生贪婪欲望,加大投入金额。
第四步:“杀猪”
投入大量资金后,血本无归。
05.兼职刷单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各种QQ群、微信群、招聘网站或短信息中发布兼职信息,招募刷单人员:下单支付货款并给予好评,承诺将款项退回和支付佣金。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当事人上钩,起初诈骗人会先让受害者挣取少量佣金,获取信任后,便提高“刷单”任务的金额,并在受害者支付货款后,以网络延迟、系统问题等理由,声称“刷单”失败,要求受害者多次“刷单”,最后不退还本金,达到诈骗的目的。
电信诈骗防骗指南:
“三个不”原则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01不轻信
增强警惕性和主动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不因贪图小利而受到诈骗分子的蛊惑。对于声称是公检法、社保机构、出入境等部门的来电,务必多方印证,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充真正的电话号码。
02不泄露
妥善保管个人金融信息,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不随意转借身份证、银行卡,不随意丢弃刷卡单、取款凭条和信用卡对账单,不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网站链接。对陌生来电、短信、不明链接保持警惕,不下载非官方APP,谨慎点击含有网页链接的信息,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登记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03不转账
不乱转账,涉及转账至陌生公司、单位、个人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求证。公检法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遥控”办案,更不会索要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养老诈骗常见手段:
01保健品诈骗
犯罪成员为实施诈骗,组成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以参加“健康讲座”“免费健康咨询”“领取小礼品”等名义,吸引老人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安排假冒的专家、医师现场宣讲,夸大老人疾病的严重程度,虚构自己带领的医疗团队研发出特效药的事实,欺骗老人购买并无治疗疾病效果的产品,将成本几十元,成分主要为淀粉、水、果汁的产品,以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高价卖给老人。同时通过售后服务强化与老人情感联络,持续推销。部分保健品诈骗案件被曝光后,有不法分子以给老年人办理保健品退费,帮助老人维权为名,以退费需要交纳部分手续费为由诈骗老年人钱款。
02收藏品诈骗
不法分子会以文物收藏公司包装自己,通过租赁核心地段办公场所,配备齐全的办公设施,设立层级分明的人员架构等,营造公司正常经营的假象,以骗取老人信任。公司业务员通过掌握的客户信息,电话联系老年人,询问老人手里是否有老邮票、纪念章等老物件,谎称这些物品具有收藏价值,其公司能高价出售,吸引老人把物品拿到公司鉴定。老人到公司后,由公司安排好的人员假扮鉴定师,谎称老人的物品非常值钱,以公司可以帮忙高价拍卖、拍卖不成功公司回购等虚假理由欺骗老人与公司签订拍卖服务合同。公司也会定期组织一些虚假拍卖会,但是会上没有真实交易,组织拍卖只是骗取老人信任的手段之一。拍卖失败后公司并不退还相关费用,公司还有专门的人员处理退费业务,对于要求退还服务费的老人,以私下调换合同或要求交回合同等方式欺骗老人,拖延退款。此外,犯罪分子会在公司展厅陈列许多劣质工艺品,冒充文物等珍贵收藏品,向老人虚构公司的商品具有较高价值,并以短期内会增值、公司会帮助代卖出售或者回购等承诺,欺骗老人购买,对老人二次诈骗。
03养老服务诈骗
犯罪分子依托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印刷、发行宣传材料,向社会公开宣传养老项目,虚构养老房产、社区服务站等养老服务项目前景,承诺高额返利,引诱老年人投资所谓的养老基地或者养老项目来进行非法集资。但实际上犯罪分子并未参与相关养老项目的建设、合作,也没有兑现相关服务的资金和条件,老人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借新还旧或者偿还其他债务等,并未用于任何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最后势必导致资金断流,老人投入的本金无法追回。
养老诈骗防骗指南:
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与时俱进,层出不穷,老人自身需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
第一,不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号、工作单位等。
第二,不轻信高额回报等许诺,不轻信中奖、领取礼品等活动,不轻信他人自称的身份。不轻易交付钱款,遇到无法辨别对方身份或无法判断真伪的情况,及时联系家属寻求帮助,或者向社区居委会等有关部门求助。
第三,注意证据留存,对于对方承诺的事项可有意识地录音,保存相关书面凭证,或交谈时有信任的第三人在场,交付钱款应保存收据、转账记录等凭证,若遇到诈骗行为应第一时间至公安机关报案。
老人的子女、家属应当为老年人提供情感后盾,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需求,给予老人更多关心和陪伴,避免不法分子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