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法庭烟火 | 命案被告人的手机不停振动
作者:张乾雷、陆露  发布时间:2023-03-23 17:32:03 打印 字号: | |

“晚安老妈,我要睡啦。今天明明不是那么乖,有点玩疯了一样。

我把作业都写完了,下午因为出事也没去戏剧节的中期审查,同学们应该会谅解我的。

也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就好像所有事情都挤到一天里了。明明昨天我们还一起点了奶茶喝,今天就变成这样了。

事情都会过去的,对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明明的,你放心吧。

晚安啦,祝你也有个好梦!”

这是我近期办理的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在审查鉴定提取信息时,我意外发现了这些。

随着眼神的下移,我发现更多类似的话语,通过短信、微信传输的都有。这些显然是发给引发命案的被告人刘芳的。

明明知道已经无法收到这些信息,不可能有回复,可是对方仍然锲而不舍地发着......

事件还得追溯到两年前。深夜,被告人刘芳和丈夫赵强因琐事,又你一嘴我一嘴地吵了起来。硝烟、争斗在这个家庭已经如同家常便饭。刘芳大吼着,声音震颤着还没来得及收拾的满屋狼藉,“我天天拉扯着两个孩子,还得照顾半个残疾的你,你倒好,天天不是喝酒就是睡觉。你对得起我吗!”刚刚喝了半斤二锅头的赵强急怒攻心,借着酒劲对骂着,拿起了菜刀。刘芳趁其不备抢过菜刀,用刀背敲击赵强。次日凌晨,赵强在床上断了气。尸检显示赵强符合被他人用钝性物体反复多次击打躯干及四肢部,造成大面积皮下出血,致创伤失血性休克死亡。

很快,刘芳被羁押。而一直以来,发信息给刘芳的是她和赵强的女儿赵小兰。

短信中的“明明”是刘芳的外孙,是她和前夫的另外一个女儿所生的孩子。但是这个外孙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亲生母亲的疼爱,一直跟随刘芳和赵小兰一起生活。

在阅卷、庭审、制作裁判文书等事项顺利推进的同时,这个案件我隐隐感觉到还有一些似乎应该推进却未推进的事情还搁在心里。

是的,我惦记着素未谋面、只在信息和卷宗中出现过的赵小兰和明明。赵小兰16岁,明明9岁,刘芳被羁押,两个孩子该如何生活?

当这个念头出现后,我趁着工作间隙,和刘芳的亲属、办案民警打了好几通电话,“孩子们怎么样了?”几天后,我得到了答案,赵小兰正在读高中,近期住到了亲戚家。赵小兰依赖、亲近着妈妈,因为太过想念,所以在一直保持着给其妈妈手机发信息的习惯,让自己感觉妈妈似乎还在身边。

9岁的明明依照相关程序来到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但是因为没有进行户籍登记,他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同龄人背着书包进入校园。

“解决明明上学”,成为了我那段时间最关心的事。我多次拨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电话,“我是xx法院法官,想了解下明明的情况,他在入学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工作人员告诉我,因为中心没有刘芳的委托授权,所以没有办法帮明明办理户籍登记,也没有办法办理上学需要的手续。

了解到症结所在,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案件宣判的那天,我协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也来到了法院。

在完成庭审程序后,我对刘芳说,“刘芳,我知道你一直记挂着女儿和外孙。女儿和外孙现在都很好,为了把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安顿好,今天法院也把救助保护中心请了过来。”刘芳在被告席上戴着手铐,满含热泪地听完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完明明的生活近况,她十分感谢工作人员对“明明”的照顾,并很快配合完成了相关手续的办理。

宣判后,刘芳未提出上诉,表示息诉服判。帮助明明实现了上学的愿望,她发自内心地感谢和感激法院。

我想,我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复了这不间断的信息,以主动拥抱的方式回应了他们对亲情的思念、期待和无奈。

法院和法官,不仅能定分止争,也会让曾经纷争的生活本身尘埃落定、恢复宁静......

(文中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