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是打造优秀裁判文书的根本之道。以下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历谈四点粗浅的感受:
认真学方法,掌握正确审理思路
成为员额法官前,我把邹碧华法官的《要件审判九步法》、梁慧星教授的《民法解释学》等反复研读,学习要件审理方法、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和裁判取向方法;去年,继续学习《民事审判方法——要件事实引论》和《民事司法裁判结构——要件事实的基础》等几本书。随着审判经验的积累,我越发地感受到,法理学以及方法论,对于审判实践,尤其是疑难复杂问题,有着指导航向、拨云见日的重要作用。
好的裁判来自于扎实的事实调查,而扎实的事实调查来自于有质量的庭审。好的审理方法,是决定庭审质量的根本。如在去年获评北京市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的一审案件的审理中,我尽可能规范地对照适用要件审判方法。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一审案件中尝试,在庭审中,明确分配双方当事人各自对哪些待证要件事实负有提出证据的义务,并明确开示自己对于证明标准的内心认定。我发现,在审理程序中,这种大胆的分配和开示,不仅能够清晰地引导当事人穷尽举证,还能够帮助自己把控或完善审理思路,找到事实认定的根脉和适法论理的逻辑。
认真查事实,想方设法还原真相
我常有这样的感受,民事案件的审理难点,好像80%在于事实查明上的困难,而20%才是法律适用上的冲突规范选择或漏洞解释填补。二审改发也多因事实审查错误或不清,我们裁判前的纠结往往是因内心对事实的不确定。事实审查,我常用以下三个方法:
亲历原场景。在审理一个酒后驾驶三轮车坠入村道一侧悬崖死亡的索赔案件中,为感受一般人驾驶通过时能否注意到两侧灌木后还有悬崖沟壑,我驱车100多公里来到延庆,在事发地半蹲下模拟三轮车驾驶位高度;在另一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我们来回200公里跑了两次昌平,逐一下井勘察底表,进行开阀水流试验。这种方法,能够使自己对客观事实形成最直观、最可信的认知。
纵览辅助图。案件进展表,帮我一页提取全案关键。阅卷时发现哪些事实看一审判决还不清楚,需要重点询问?二审哪方有哪些新证据?有没有生效类案或牵连未决案?
家谱树,帮我一目了然是先析产再继承还是只继承?是来自祖业的家庭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有无遗嘱?
案情梳理图,帮我在准备改发或者审理发回后的案件中,仔细对比每一次庭审中,谁,是怎么回答的这个问题?有没有提出过这个事由和证据?
思维导图,帮我一页展现案情和待决事项,包括法律关系主体、诉辩争议问题、需要限期回复的程序性事项等。
求助专业人士。为了弄清楚被撞坏前叶子板和后尾灯的奥迪车是否需要更换8万多元的整车线束,我花了几天的时间检索了汽修专业知识;为了弄清楚从下开窗户中坠楼的宾馆建筑是否符合规范,我给在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同学打电话,学会了《旅馆建筑设计规范》中窗户下沿净高度,是从可脚踏面起算,而不是仅从地面高度起算。
认真找依据,穷尽识别法律适用
我在工作中常用这样两个方法:
证据中找线索。去年获奖文书案参照适用了北京市地方标准高尔夫球场取水定额酌定全年灌溉合理用水量。参考地方标准的思路,就来自于被告自行委托鉴定所依据的规范。
法规中寻脉络。从熟悉的法规中寻找上下位阶的全部规范。在2020年获评最高人民法院优秀案例的一起空调安装坠楼案中,为判断层层分包安装业务的主体是否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我从2003年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的立法背景,找到了安全生产法第一百条的规定,在论理中根据国务院部委规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中的附件《特种作业目录》,来论述高处悬吊安装空调属于特种作业,需要具备特种作业资质,从而认定了全部分包主体承担连带责任。
认真写文书,心怀敬畏力求规范
去年本人获奖的那篇文书对双方证据逐一列明举证、质证及认证意见,全面记载了调查取证及现场勘验等审理程序,论理中能够体现证明责任的分配和证明标准的开示;既涉及对诉讼主体及多名案外主体过往合同沿革的梳理,又涉及对争议法律关系及效力认定过程中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的法理运用,体现了人民法院对水资源国有资产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以及对当事人履约信赖利益的价值平衡。裁判结果以及其中每一笔款项均列明计算明细,全文4.2万余字,基本能够实现当事人及二审法院通读一审判决即对全案知悉的效果。
臻于至善,行远自迩,善思笃行,足履实地。一名员额法官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与历练,既需要组织的悉心培养,也需要内心深处“认真”之核的向阳生长。
本文原载于《人民法院报》2023年3月31日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