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提升干警业务能力,5月17日下午,北京一中院举办第三场“一槌定音”专家示范庭审活动。本院审判业务专家、法官王玲芳担任审判长,与北京破产法庭法官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破产衍生诉讼案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阳光,一中院民三庭庭长李利、民四庭庭长杜卫红,北京破产法庭庭长常洁,以及从事商事审判、破产审判工作的干警,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等共计110余人现场观摩庭审并进行交流。教培处处长郑伟华主持庭审后的培训交流活动。
本次庭审案件为与破产有关的纠纷,争议焦点涉及破产法与担保制度、合同制度的交叉问题,对于担保制度在破产语境下的解释适用具有典型意义。
庭审中,审判长带领合议庭成员围绕争议问题进行事实查明,同时就案涉协议的法律性质、履行状态、留置权与抗辩权的行使等法律问题进行释明,引导当事人就争议留置权的成立、担保债权在破产中的确认程序、债务清偿行为的效力要件开展深入的陈述与辩论。该案将待合议庭评议后择期宣判。
庭审结束后,在互动交流环节,王玲芳法官首先围绕破产衍生诉讼案件的管辖及案件特点进行了讲解。
现场旁听学生就庭审环节安排、类案裁判、破产重整信托等实体和程序、理论与实践问题,与李利庭长、杜卫红庭长、常洁庭长及合议庭成员王玲芳、苏汀珺、奉一兵展开了热烈交流。
徐阳光教授表示,本案属于涉及多个部门法的疑难复杂案件,合议庭通过庭前会议固定部分共识,确保庭审就核心问题高效展开,特别是围绕案件争议焦点开展法庭调查,对混合多个请求权基础的事实进行庖丁解牛,充分体现了合议庭对复杂案件庭审的驾驭能力以及庭审背后对案件的深入思考,集中展现了一中院审判业务专家的水平和风貌。这次活动寓教于案、寓教于审,为旁听学生切身感受司法魅力,促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双向奔赴”架起了互动桥梁,期待这样的庭审能够走进校园,让更多的法学院师生观摩学习。
参训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观摩示范庭审,特别是庭审后与业务专家、法学教授、业务骨干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研讨、思维碰撞,对诉讼程序、相关法律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学习法律、研究法律的热情。活动开始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还参观了一中院诉讼服务和立案大厅等场所。
郑伟华处长指出,本次活动是一中院深化院校合作交流,高质量落实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育法治人才的具体举措,也是一中院继行政案件、刑事案件专家示范庭审后,精心推出的以商事案件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后续,一中院还将举办民事案件示范庭审,实现刑事、民事、商事和行政等各专业领域庭审示范全覆盖,为干警强化庭审驾驭能力提供优质范本,促进审判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下一步,一中院将继续推动“一槌定音”专家示范庭审与优秀裁判文书、优秀案例分析等评选活动有机融合,进一步引导全院干警担当作为,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精品案件,高标准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以审判执行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法院工作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