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法院职能,最大限度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参与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社会氛围,北京一中院刑二庭干警前往石景山区鲁谷街道七星园北社区开展老年普法宣传活动,分享真实生动的养老诈骗案例,增强老年人的反诈防骗意识。
近日,鲁谷街道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向法院提出诉源治理需求,北京一中院快速响应,积极对接,在重阳节当日送法进社区。近年来,北京一中院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诉源治理功能,广泛开展诉源治理工作,针对各类诉源治理主体提出的法律咨询、指导调解、普法宣传等需求给予及时反馈和处理,切实发挥司法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及时、高效、源头化解。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本次普法活动的主要内容吧。
Part.01 保健品诈骗
1犯罪模式
此类犯罪的实施流程一般是“工作人员”通过前期发传单或者打电话的方式联系老人,以领取礼品或者健康补贴的名义吸引老人参加“健康讲座”。而被他们称之为“特效药”的产品,实际上成分仅为淀粉、果汁、水等,并无任何治疗效果。这类案件被曝光后,还有诈骗分子利用被曝光的事实继续实施诈骗。有部分案件,被告人联系曾经购买过保健品的老年人,告知其因所购保健品涉嫌欺诈违规,要给老年人办理退费,并以退费需要交纳部分手续费等名义诈骗老年人钱款。
2防范建议
1.如遇疾病应去医院规范就诊,切勿相信民间特效药;
2.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轻信中奖、领取礼品等活动;
3.不轻易交付钱款,遇到无法辨别的情况及时向子女家人求助;
4.保存收据、转账记录等书证,发现被骗后及时报警维权,勿信他人退款承诺。
Part.02 收藏品诈骗
1犯罪模式
不法分子一般会以文物收藏品公司包装自己,骗取客户信任。犯罪流程一般是业务员联系老年人,谎称其老物品价值高,老人将物品拿到公司鉴定后,业务员以公司可帮忙拍卖为由与老人签订拍卖合同,骗取拍卖服务费。业务员为了促使老人签合同,会编造物品收藏、拍卖价值高,同类物品已多次高价竞拍成功,已有买家要高价收购等虚假事实,并作出拍卖不成功公司回购等虚假承诺。公司无明确的拍卖服务费收费标准,越贵的藏品收取的拍卖费用越高,往往是根据客户的支付能力和意愿,随机编造藏品价格以收取高额服务费。此外,还存在收藏品公司将公司的劣质工艺品假冒文物高价向老人售卖骗取钱款的情形。
2防范建议
1.审慎辨别机构鉴定资质;
2.理性判断藏品价值,勿轻信高价代售、回购等承诺;
3.保存物品鉴定资料、交易合同、转账凭证等证据,勿轻易将合同原件交给他人,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退货纠纷等,可向公安机关求助。
Part.03 其他诈骗类型
1犯罪模式
除了上述两种诈骗类型,还有几类较为常见的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行为,比如有犯罪分子利用老人的个人爱好先接近老人,渐渐取得被害人信任,然后利用封建迷信,以帮老人做道法等名义,骗取老人钱款。或者利用老人的养老需求,依托某养老服务机构,宣传养老服务投资项目,以“养老服务”“以房养老”等名义,承诺高额回报,欺骗老人投资。还有犯罪分子,虚构可以治疗癌症的医疗项目,欺骗老人高价治疗,而治疗的过程仅是找个医学实验室给老人抽血、输血。另外还有以“民族资产解冻”名义实施的诈骗,虽然宣传反诈多次,但仍屡屡有犯罪分子得逞,而且这类案件中老人的被骗数额往往高达数十万到数百万元。
2防范建议
1.老人自己需擦亮眼睛,识别骗局。平时不轻易给他人透露、登记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轻易交付钱款。不轻信高额回报等许诺,不轻信中奖、领取礼品等活动,不轻信他人自称的身份。注意证据留存,若遇到诈骗行为应第一时间至公安机关报案;
2.老人的子女、家属应当为老年人提供情感后盾,要多多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给予老人更多关心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