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忠法论坛
法院青年的敬畏与无畏
作者:葛媛媛  发布时间:2023-10-14 16:37:47 打印 字号: | |

作为新时代的法院青年,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生逢其时的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大展无畏之志,以未来有我的气度、家国天下的格局、公道正义的责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期许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征途中恪守职责、不辱使命。

    敬畏信仰、无畏变局,做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守护者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法院青年要对信仰心存敬畏,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始终不渝的笃定追求,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常修常炼的终身课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亦深刻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的当下,诉讼领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也将更加错综复杂。法院青年只有对灵魂深处那个至高无上的信仰心存敬畏,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变局心中无畏,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作出科学的判断,练就不畏浮云遮望眼、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成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坚定守护者,从而迸发出干事创业的信心、勇气与坚韧。

    敬畏法纪、无畏斗争,做严守规矩、不逾底线的清醒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党纪国法是行动的“紧箍咒”,既是规范个人行为的准则,又是保护个人权益的武器,我们要对法纪心存敬畏。敬畏道德则远离是非,敬畏法纪则远离罪恶。法院青年只有对法纪心存敬畏,才会“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约束。

    敬畏法纪,也意味着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不论大是大非还是小事小节,法院青年都要做到不枉善、不纵恶,秉公办事、铁面无私,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要坚决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不为人情所扰,对任何请托过问插手案件的行为说“不”,对各种形式的腐蚀和围猎说“不”,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做到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品节。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绷拒腐防变这根弦,不断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正做到公正、廉洁、为民。

    敬畏权力、无畏挑战,做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实干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与其他政法机关一样,是社会的“免疫系统”,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法官手握人民赋予的一槌定音的权力,包含着人民的重托和党的信任,应以敬畏之心审慎行使。

    对审判权的敬畏,就是真正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审判权制约监督体系的框架内照章办事、履职尽责。这要求法院青年在执法办案中求真务实、不惧挑战,以豁得出、用得上、靠得住的敬业勤勉,实现程序规范、实体公正、审判高效、质量过硬、适法正确、社会认可。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为法治中国建设铺路,以“逆水行舟用力撑”的坚定穷究法理情的拷问,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实干精神将公平正义送至每一寸土地,以“锲而不舍、积土成山”的勇毅破解司法事业中的一个个关隘和难题,在司法实践的历练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敬畏人民、无畏艰辛,做扎根群众、为民解忧的服务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它醒目鲜明、力重千钧。法院青年作为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要对人民心存敬畏。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情民生大于天,司法为民是法院工作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案件的亲历者、关注者和最终解决者,群众的感受是衡量法院工作的标尺。案件处理是否公正合法、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感触最深、最有资格评判。法院青年要厚植司法为民的情怀和情感,将国法、天理、人情有机融合,在公正办案的基础上多走一步、多想一层。对于当事人那些法理之外、情理之中的诉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解开心结,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让人民有温暖、有保障。我们要增强为民司法的能力,扑下身子、用心用力,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在为当事人解纠纷、为群众办实事中丰富知识、提升技能、总结经验,切实做到沉入基层、扎根群众、为民解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心中无畏,所向披靡。唯有敬畏,才不至于见利忘义、肆无忌惮、阳奉阴违;唯其无畏,方能愈挫愈勇、襟怀坦白、担当重任。只有如此,初心才不会沦为虚无的符号,使命才不被束在幻念的高阁。愿我们法院青年为公平正义发光发热,向革命前辈真诚致敬,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本文原载于《人民法院报》2023年7月21日  第5版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