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以青春之我 守护公平正义丨北京一中院干警受邀参加“市直机关青年忠诚教育”系列访谈节目
作者:督察室  发布时间:2023-11-14 10:37:15 打印 字号: | |

近日,北京一中院督察室干警肖潇受邀做客首都之窗直播间,参加“市直机关青年忠诚教育”系列访谈节目,与北京市机关第六届青年技能大赛获奖代表围绕参赛过程分享感悟、畅谈成长收获。

北京市机关第六届青年技能大赛共设置“奋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项目案例评比竞赛”“建言新时代——调研报告写作评比竞赛”“唱响新时代——机关文化创作竞赛”三大类竞赛项目。经过初赛、现场评审等环节激烈角逐,由北京一中院督察室肖潇、赵雅楠、叶冰林报名参赛的动漫作品《包拯寻剑记》从113个动画视频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节目中,肖潇作为“唱响新时代——机关文化创作竞赛”项目的获奖代表,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市财政局、市消防救援总队的获奖代表分别简要介绍了各自代表的参赛作品,讲述了参赛过程中所做的准备、难忘的经历以及感悟与收获,分享了各自单位在机关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畅谈了对“唱响新时代 青春展风采”的理解。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本次访谈吧!

首先请介绍一下参赛作品吧!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办、国办和中政委发布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旨在从制度层面架起防止干预过问案件的“防火墙”,铺上阻断司法勾兑和利益输送的“隔离带”,对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宣传好贯彻好这两个规定,北京一中院专门构思制作了廉政动漫作品《包拯寻剑记》,通过活泼生动的动漫形象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全面展现了这两个规定的适用主体、适用情形、记录要求、责任追究等内容,不仅增强了法院干警对干预过问案件行为说“不”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也在全社会营造了共同保障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良好氛围,得到法院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参赛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呢?

从提出创作一件“两个规定”宣传作品的设想,到《包拯寻剑记》最终成型出炉,经历了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其间,我们不断头脑风暴、推倒重来,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人物形象设计修改了五稿,剧本修改了十稿,分镜头脚本修改了五稿,动漫样片修改了八稿,一点一点打磨出《包拯寻剑记》。它就像我们精心孕育的孩子,凝聚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智慧和心血。现在能被大家肯定、认可,我们觉得很开心、很感动。

参加本次比赛后,对“唱响新时代 青春展风采”有哪些新的理解?

一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通过参加本届大赛,我看到了各行各业的青年们忠于事业、担当奉献、各展风采,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新时代人民法院青年督察干部,我也会加倍努力,坚定政治立场,热爱督察事业,让青春在干事创业中绽放绚丽之花。二是要心怀“国之大者”。我们制作推广《包拯寻剑记》,正是为了引导社会公众与人民法院一起抵制干预过问行为,共同守护公正廉洁司法,通过发出法治好声音,传播司法正能量,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贡献积极力量。

对于创作动画视频,有什么经验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

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各行各业都应该守正创新,积极拥抱新技术,讲好自己的行业故事。既要加强选题策划,找准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也要改进表达方式,增强趣味、减少说教,让大家情感上有共鸣,心理上有共情,真正打造出有站位、有品质、有情感、有颜值的“出圈”“吸粉”之作。


近年来,除了这两个规定,“两高三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以上统称“三个规定”。接下来,北京一中院将继续加大“三个规定”的贯彻执行和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升“三个规定”的公众知晓率和支持度,助力全社会形成共同监督参与执行“三个规定”的良好局面,坚决筑牢保障公正廉洁司法的“防火墙”“隔离带”。

责任编辑:张倩